|
|||||
|
|||||
绿色是描绘中国高质量发展美丽画卷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建党委书记、董事长丁焰章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电建要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绿色低碳,推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聚焦“双碳”目标,中国电建在清洁能源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现代服务业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能源产业上下功夫,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把时间轴拉长再拉长,把镜头推高再推高,我们欣喜地看到自中国电建成立以来,秉承初心,砥砺奋进,向党中央、国务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始终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央企责任,持续深化改革,着力转型升级,全面从严治党,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跃升至第100位,在ENR全球工程设计企业150强中列第1位,在ENR全球工程承包商250强中列第5位。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2021年度及2019—2021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中国电建获评双A级企业,被授予2019—2021年任期“业绩优秀企业”。 中国电建始终将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质量效益型世界一流综合性投资建设集团的发展战略,融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使命中,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态上下功夫,以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用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描绘出了一片姹紫嫣红、壮美秀丽的绿色画卷。 风起,不止于风 2021年12月26日,冬临春近,生机盎然。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红色绸带缓缓揭开,电建新能源集团在京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电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推动我国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的生动实践,更是践行绿色发展系统性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新产业新赛道,唯有加速奔跑。仅仅不到两个月,电建新能源集团10个新能源项目就集中举行了开工仪式,总装机容量近100万千瓦,项目横跨甘肃、湖北、四川、江西、云南5省,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21亿度清洁能源,可节约标煤67.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23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18.69万吨。截至8月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852.85万千瓦,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势如破竹。 自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建便致力于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承担了全国80%的大中型水电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成功规划设计修建了刘家峡、龙羊峡、三峡、溪洛渡、白鹤滩等一大批名扬四海的水电工程。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调整,电建新能源集团积极服务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深度参与投资国家首个百万千万级风电基地——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风电基地,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甘肃省酒泉市风电基地的项目投资开发与建设运营。主编或参编行业标准11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已取得国家专利25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7项。 时代赋予我们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赋予未来美好的生活和想象。 是时势所趋。“双碳”目标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势所趋,也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绿色能源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而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通向“双碳”目标的桥梁。践行“双碳”目标,是使命担当,更是顺势而为。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电建新能源领域优势正在加速释放和凸显,高质量发展迈上全新阶段。 是发展所需。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随着全社会的资源朝着绿色发展方向有效配置,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对我们而言,着眼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共识、助力绿色经济,时间将丈量着企业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企业攀登的高度,做好绿色发展答卷,我们一直在路上。 是责任所系。作为一家央企,历史既是荣耀,也是鞭策。在水电大开发、大建设时代,我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新时代,我们同样不能掉队落伍。“为社会奉献清洁能源,为集团创造优良资产”,与时代同频共振,我们当仁不让;“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守正创新、能赋未来”,实现更大跨越,我们责无旁贷;“与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我们义不容辞。 世事如潮,我为舟船。时代不会留给你思考犹疑的时间,也不会留给你犯错试错的空间。是迎风而起,找到传说中的风口,还是窝在树巢,不肯试翼,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风口,追风逐日 聚焦新能源主战场,作为中国电建旗下唯一的国内新能源控股投资运营平台公司,电建新能源集团发挥规划先行、产业联动、投建营一体化优势,大跨步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迈进,着力将绿色发展转化成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与祖国清洁能源事业共同成长,创造了领先的优秀业绩,开创了众多行业第一。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1月17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绿色奥运”理念,谈到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历史性地首次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他说,“我们建立了张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把张北的风转化为清洁电力,并入冀北电网,再输向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绿色的电能不仅点亮一座座奥运场馆,也点亮北京的万家灯火。这个故事叫,‘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自北京向西北200多公里,翻过燕山,进入张北草原,车行坝上,天高云淡,风车林立,桨叶劲舞,不时能看到高大的叶轮缓缓转动,风电塔筒上涂着北京冬奥会徽和奥运五环元素,这里便是北京冬奥的“绿电”源头之一,风电机组在冬奥会期间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然后从张北输送到北京的各个赛场。 由电建新能源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张北坝头风电场、盘长河风电场、水泉风电场、北庄堡光伏电站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全力发电,保障冬奥电力供应。四个电场(站)总装机容量为400兆瓦,年度可研上网电量约9.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9万吨。风轮扇叶直径146米,凌空旋转一圈的扫风面积超过1.67万平方米,相当于2.3个标准足球场。这样一台风电机组满负荷运行时,扇叶每旋转一圈产生4.8度绿电,日均发电量约为2.45万度。一度绿电,能点亮颁奖广场主舞台22秒,能让厨师在冬奥村“全电厨房”制作两份菜品……张北的风,点亮的不仅仅是北京的灯、冬奥的灯,也点亮了未来中国绿色低碳生活的“星星之火”。 跨越江河,筑梦蓝海。一排排风车矗立在壮阔的海面上,迎风起舞,日夜不停地向华东电网输送绿色“血液”。走进全国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江苏如东,“风机森林”舞出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壮美“风”景尽收眼底。如东沿海风力资源丰富,是江苏“海上三峡”的发祥地,2004年全国首个风电特许权项目落户如东,电建新能源集团成为如东海上风电场建设的主力军。 追风逐电,自主创新,如东建设者们加速推进国产化,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创造了海上风电建设12项全国全球第一,为我国海上风电迈向深远海、走向平价时代积累了重要经验;运用“北斗+”,诞生国内首个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慧型海上风电场;应用新能源科技填补国内空白的±400千伏柔性直流海缆,建成国内首个柔性直流海上风电项目。 中国最美风电场。养蜂人追赶花期,捕风者随风而动奔走于微风拂面的山野中,此时,电建新能源集团展开了新一轮的追风行动。凤凰山风电场,位于株洲县与衡东县交界处,是中国首个低风速发电项目。相较于“三北”地区8米/秒甚至以上的高风速,低风速地区的风力资源可谓贫乏,年平均风速仅能达到每秒5至6米。像这样柔软、无形、精巧的“风精灵”,捕捉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凤凰山海拔在440米至700米之间,风资源分布复杂。按照风能资源计算公式,风速下降,其能量将呈立方倍下降。要最大限度地收集风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风轮直径,也就是叶片长度,增加捕风“网”的扫风面积,但叶片增长又会带来机组载荷的增大。在确保低成本、安全性的条件下,技术成为决定项,风场最终采用了针对低风速风轮直径为110米的风机,即便是在南方低风速地区,凤凰山风电场发电量也一直处于上佳水平,低风速地区最终飞出风电“金凤凰”。 扎根雪域高原逐日追梦。阳光普照大地,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光伏矩阵有序排列,湛蓝色的“海洋”泛起粼粼波光,与层峦叠嶂的山川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一幅和谐瑰丽的画卷。这里,是海拔4200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随着炉霍贡唐岗50兆瓦并网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国内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纪录不断被刷新。 贡唐岗光伏电站的建设者们克服了高原极端严寒、缺氧、物资短缺、大风暴雪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坚守高原,奉献青春,深深扎根在雪域高原。在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建设者们在高原上坚守了近4个月没有休假;在积雪最深的时候,他们坚持徒步前进,巡视到场区的每一个角落;在牧民们需要帮助时,他们毫不犹豫施以援手。困难面前,他们总能迎难而上,遇难则强,因为,他们不会忘记——在那个极端严寒和缺氧的冬天,创造了3个月实现破土动工到并网发电的“炉霍速度”。 光热之城上的东方明珠。从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塔拉滩龙羊峡眺望,一座高达210米的吸热塔熠熠闪光。古老的母亲河畔,方圆2.12平方公里的“光热之城”分布着近3万面20平方米的定日镜,这里就是青海共和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 2020年11月28日,这一国家首批光热电站示范项目顺利通过240小时试运行,正式达成生产移交条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不舍昼夜、奋力“逐日”的建设者们,他们的坚守与奉献,写在严寒与酷暑之中、高山与荒原之上、戈壁与荒滩之间,勇敢智慧的建设者们在青藏高原书写了新的电建传奇,为描绘“美丽中国”的宏伟画卷增加了一抹浓重的绿色,让青海共和土地上这座瑰丽的“东方明珠”璀璨夺目。 电建新能源集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贡献电建力量。截至目前,主营业务涵盖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电力运维、储能业务及其他清洁能源业务,已完成国内16个区域市场布局,管理运营150余个新能源发电项目,业务范围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22年上半年实现发电量83.09亿千瓦时,取得新能源建设指标超过600万千瓦,在建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 未来,风光无限 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想象,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伟大征程中,电建新能源集团前瞻布局深远海海上风电、地热能、生物质能、新型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高度重视低碳技术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组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团队领衔的新能源与储能研究院,着力打造“新能源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原创技术策源地,矢志为世界各国政府提供清洁能源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电建“事耀民生、业润社会”的发展理念。 踔厉奋进中的电建新能源集团,已组建起运作顺畅、精简高效的“四维一体”组织架构和“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正在深入实施“1235”发展战略,充分激发集团内部规划、设计、施工、制造、融资、运营各板块工作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戮力前行中的电建新能源集团,在整合中国电建优质项目资源的同时,集聚内部优秀人才,广泛延揽社会菁英,围绕“四支队伍”建设,大力施行针对性引进、契约化管理、靶向性培养、差异化考核、全方位激励、无障碍流动,全面实施“强身健体”工程,夯实人才智力支撑。 创新发展中的电建新能源集团,深度参与中国首批集中式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项目开发建设,积累了近20年电厂运营经验,在高原风电、峡谷风电、海上风电、低风速、大机组和“输配售储”一体化等领域的运营管理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多个电场(厂)和生产班组获评全国生产运行5A级优胜风电场、全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电力行业设备运维优秀班组荣誉称号。 乘大势而谋新篇,致广大而尽精微。企业综合实力得到国家和属地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专业能力受到业内一致好评。公司先后获评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首都文明单位、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电力行业最美职工之家、中央企业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重量级荣誉。 “十四五”期间,电建新能源集团将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服务“双碳”决策部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公司发展全局,实现新增清洁能源投产装机容量不低于5000万千瓦,着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推动集控化、自动化、无人化电厂运维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清洁能源电力服务和标准“走出去”取得重要成果,有力支撑国家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先行示范,重点在先进储能、高效光伏、大容量风电、绿色氢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前沿领域先闯先试,在碳中和园区、海上能源岛、未来乡村、零碳城市等产业链上下游落子布局,以多元化低碳发展需求为导向,打造低碳综合能源生态圈,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共创新型智慧城市,共塑人类美好未来。 和以养行,正以致远。电建新能源集团将以“双碳”践行推动者、示范者、引领者的姿态,既要让中国电建的风,点亮城乡的灯;更要让中国电建的光,温暖千家万户! |
|||||
【打印】【关闭】 |
|||||
浏览次数: | |||||